当前位置: 雨燕 >> 雨燕的种类 >> 研究发现我国燕子会去南非越冬,一生的迁徙
多数鸟类都有季节性迁徙的习性,俗称越冬。大雁在秋冬季节开始迁徙。这是北方的天气变得寒冷,它们会飞往我国的南方,在哪里度过冬天。来年再次返回,完美避开寒冷的气候。还有燕子,燕子在欧洲被称为“无脚鸟”,意为它可以长时间的飞行,不需要落地。
到了应该越冬的时候,燕子可以不间断地飞行2.5万公里,期间从不落地休息。强大的飞行本领造就了燕子独特的生活习性,它们可以在空中完成进食和交配,一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空中度过的。燕子的腿部比麻雀还要细弱,我们能看见麻雀在地上蹦蹦跳跳,捕捉虫子,却很少目睹燕子在地面上活动,身体条件不允许它这么做。
和大雁一样,燕子也有越冬的习性,也是往南方飞行。但燕子的目的地并不局限于在我国的南方,有一批雨燕更喜欢飞到南半球。
年,科学家启动的一项调查计划,在31只雨燕身上安装了微型光敏定位追踪器,看看它们到底去哪里过冬。有几只雨燕从北京出发,进入蒙古国,一路往西,抵达了乌兹别克斯坦。然后往西南方向飞行,一直飞到了沙特阿拉伯,之后飞越红海进入了非洲,往南飞到了非洲最南端的南非,这就是它的越冬地点。
总迁徙路程达到了2.5万公里,要不是喜马拉雅山太高,雨燕飞不过去,它也不会选择绕路经过中亚地区。飞行了3个月的时间,每天都要飞多公里,这飞行强度和持续时间在鸟类中名列前茅。
不要小看了雨燕,它的体重约50克,身体呈流线型,借助风力振翅高飞,每秒钟可飞行48米,人眼看过去只能看见一道残影,它可比博尔特快多了,飞行速度够快是它能从我国北方一路飞到非洲南部的重要原因。
雨燕是长途飞行的好手,每天在空中捕食一些小昆虫,不需要落地捕食。飞得累了,也可以选择滑翔,一边滑翔一边休息。另外,雨燕不像别的鸟类留恋自己的巢穴,研究表明,成年后的雨燕只有在繁殖期才会选择筑巢,等幼鸟孵化出来后,雨燕在巢穴逗留的时间就会减少。
重新回归正常生活,7月底8月初的时候开始迁徙,有的往东南亚,也有的飞往非洲南部。东南亚对鸟类来说还不算太远,但是从亚洲中部飞到非洲南部,还是绕路飞过去的,这似乎不太好解释,雨燕的迁徙为何如此独特?
有种说法认为,现代燕子的祖先起源于非洲大陆的南方,后来气候的变化以及大陆的漂移重组,燕子开始了扩散,亚洲、美洲和欧洲都有燕子的身影。从非洲扩散到其他地区,不代表燕子再也不过去越冬了。比如我国的燕子有固定的迁徙路线,欧洲的燕子也有,大多数都是去往非洲南部。
如此遥远的路程,很多雨燕都无法完成,在路上因为各种意外而陨落。比如极端天气和猛禽的捕杀,雨燕体型较小,遇到极端天气,有些弱小的燕子抗不过去就会死亡。而有的猛禽,专门挑小型鸟类下手,雨燕也是它们的捕杀对象。总之,雨燕迁徙一次,是充满变故的,有生命危险。
它们会在温暖的非洲南部生活两三个月,然后启程回到北半球。没办法,非洲南部的环境比不了北半球,燕子不愿意在这里繁衍后代,非洲南部只是它们越冬的地方,主要的活动区域还是在北半球,燕子会在我们建造的房屋下筑巢,哺育幼鸟。
等到夏天就动身前往越冬地点了,燕子一生会迁徙10次左右,一来一回,迁徙总路程超50万公里。有些个体,迁徙总路程可能会超过万公里,这个数字让很多鸟类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