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雨燕 >> 雨燕的天敌 >> 学习战疫丨地球故事ldquo永不落地
“永不落地”的北京雨燕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这句老话说的就是北京雨燕。
北京雨燕是普通雨燕的一个亚种,属于雨燕目雨燕科,比常见的燕子体形稍大,羽毛黑褐色,胸腹部有白色细纵纹。
年,英国博物学家斯温侯首次在北京采集到普通雨燕的亚种标本。全世界以“北京”为模式产地的野生物种非常少,因此北京雨燕属于北京的标志性物种。年北京奥运吉祥物“妮妮”的原型之一,正是北京雨燕。
古老京城的“精灵”
北京雨燕善于在空中捕捉昆虫,是著名的食虫益鸟。他的嘴呈短三角形,口裂非常宽大,这样便于在空中兜捕昆虫。一只雨燕一天可以捕获多只昆虫,在整个育雏期内,一只雨燕可以捕获不少于25万只昆虫,说雨燕是北京林木的“守护神”一点也不为过。
不过现在的北京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通常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去解决树木病虫害,然而化学农药并不会选择性消灭害虫,而是将包括雨燕所需食物在内的各种生物不加选择的“一扫光”,这种情况下,雨燕的数量就会再次减少。因此我们中国绿发会也倡导大家不施化学农药,而是用自然本身的修复能力去达到生态平衡。
雨燕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它们外观呈流线型,飞得快且高,每小时可达-km,是远距离飞行最快的鸟类之一,动作敏捷身形矫健,可以说是鸟届的“闪电侠”。
北京雨燕常以古城楼为巢址,因此又被称为“楼燕”。北京雨燕喜欢古建筑,是由他们特殊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他们脚趾结构是四趾向前,因此它无法在平坦的地面直立走动,也无法握住电线或树枝。一旦意外跌落,必须用全力扇动双翅飞起,因此高耸的城楼,高大的皇城建筑、寺庙和古塔成为北京雨燕最理想的落脚处。
但北京雨燕却因古建筑大量拆毁锐减近乎消失,被作为“妮妮”原型的北京燕,数量已经极少,需要人们保护。现代生活方式统治了这座都市,多数家门不再洞开,多数房梁上也不再欢迎鸟雀筑巢。这几乎断了家燕和金腰燕的活路,到上世纪70年代末,家燕和金腰燕在北京“几乎消失了”,只有极个别地方还能见到。这群候鸟,见证过一代又一代王朝兴衰交替:宫殿烧了,城门拆了,又建起来,统治者走马灯一样变换,城市的名字也改了几回,北京雨燕却没离开过。
习题链接
北京雨燕,是年奥运会妮妮的原型,属小型候鸟,常在屋檐下筑巢,在我国北方地区繁殖,在非洲南部越冬。科研人员根据光敏定位仪(在良好气象条件下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所获取的数据,绘制出北京雨燕迁徙线路图。读图,回答第1~3题。
1.“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雨燕飞离北京时()
A.全球昼夜平分
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C.北京日出东南
D.南极洲考察的最佳季节
2.图中四地()
A.甲地夏季高温干燥
B.乙地定位仪获得数据误差最大
C.丙地生长热带雨林
D.丁地草木茂盛,便于雨燕繁殖
3.“燕子檐下飞、五谷堆成堆”意寓()
A.该年降水充足,作物生长状况良好
B.夏季热量多于往年,作物果实饱满
C.雨燕大量捕食昆虫,作物稳产高产
D.自然灾害严重,农产品的产量减小
参考答案:1.B2.C3.CEND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图文编辑:胡玉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