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雨燕 >> 雨燕的天敌 >> 雨燕,老北京人记忆中熟悉的风景
摄影名言
有形的,
它意味着知觉,
是你的眼睛看到的东西,
但画面一闪而过,
你几乎什么也没看见!
所以更要用相机捕捉它。
米罗斯拉夫?提奇
本期正文
清晨4点,天刚开始亮,雨燕已开始了活跃起来,纷纷飞出巢穴。
一个小小的黑色身影或一直向前,或呈回旋状,一会在高空飞翔,一会猛地掠过地面或水面。颐和园高大的廓如亭周边的天空布满密密麻麻快速活动的剪刀型的金属光泽的黑色斑点。
每年3月至8月间雨燕迁徙至北京,主要栖息在适宜建巢的古建筑物或仿古建筑横梁的缝隙中。颐和园、雍和宫、前门、天坛、历代帝王庙等地均是它们的主要繁殖地。
颐和园是雨燕在北京的重要繁殖地之一,所以今天一早,30名志愿者在鸟类专家的指导下对那里栖息的雨燕进行年度“体检”。
30名志愿者用4张捕鸟网将廓如亭西、北两侧的亭柱网住。捕鸟网长10米宽5米,由发丝般的细线编制而成,上面布满了火柴盒大小的菱形孔。
网子刚刚树起,立刻就有收获。因为使用专业的捕鸟网,快速飞翔的燕子,一旦撞在网上,立刻被束缚得老老实实。
志愿者们小心翼翼地将鸟从网上取下,装入专用的白色小布袋,以免雨燕过度惊慌,并为布袋编上号码,交给测量小组。
根据需要,雨燕都会被拍照。一切数据都会详细记录,为制定合理环境保护和鸟类资源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测量小组还会详细测量、记录每只雨燕的体重、体长、喙长、翼长等数据。
并在鸟腿上套入国际通用的鸟环,为以后观察及回收做依据。
鸟类环志是利用金属环或彩色塑料环将鸟类个体标记,通过观察及回收记录研究鸟类运动的一种方法。
一切结束后,立即将鸟放飞自然。整个过程紧张、有序,志愿者们各个训练有素、技术娴熟。
从早晨4点到8点之间,为余只雨燕进行了环志。据鸟类专家赵欣如介绍,本次环志的雨燕健康状况良好,相同的时间段都将继续做这项工作,并逐年对已标记的雨燕进行追踪记录。
雨燕也叫楼燕,正名北京雨燕。
仲夏时节,雨燕漫天飞舞,曾经是老北京人记忆中所熟悉的风景。
文并摄/北京青年报记者汪震龙
拍摄参数介绍
汪震龙摄
相机:NIKOND4
镜头:70——mm尼康镜头,焦距:mm
拍摄数据:光圈f16;速度1/0S;ISO0;
编辑/陈柏耿蕾
………END………
丨别样的风景丨故宫影集丨小情人儿丨年度图片丨金镜头丨
丨30年依旧丨我愿再等18年丨拍照不为炫耀丨因为爱丨
丨插上翅膀去飞翔丨故宫开启神秘丨世界繁闹人们孤独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