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雨燕 >> 雨燕的繁衍 >> 无脚鸟雨燕一生边飞边睡,落地就等于死
综述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见麻雀蹦着双脚跳来跳去地觅食,也看见过喜鹊双脚抓着树枝站在树梢,似乎鸟儿都长着脚,很多鸟儿飞行还需要借助双脚的力量。
可世界上却存在一种让人匪夷所思的“无脚鸟”,它们终生几乎都在飞行,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莫非是什么神话传说中的鸟儿吗?
“令人惊奇”的雨燕
或许你曾听过“燕子低飞要下雨”这句话,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雨燕”和这句话却截然不同。
雨燕学名Apodidae,还有个俗名叫“swift”,常在空中捕食昆虫,分布极其广泛,雨燕科下共有18属84种,而有些种类的雨燕会在遇见寒冷的冬天时前往热带地区过冬,是非常有名的候鸟,也是飞翔速度最快的鸟类。
高速飞行的雨燕其中尖尾雨燕最高时速可高达每小时.5公里,这是怎样的一种概念呢?目前运营中最快的高铁复兴号,它的标准速度是每小时公里,这小小的雨燕居然能和高铁速度进行较量,实在让人感到震惊。
可万事有利有弊,拥有着杰出飞行才能的雨燕,却几乎是个瘸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是因为雨燕的翼尖长,但足短不善于行走。相比较于其它鸟而言,雨燕的双脚严重退化,所以它们极其擅长飞行且行动非常敏捷,通常不会看见它们栖息在地上,而是高飞盘旋在天空。
大部分种类的雨燕头无羽冠,羽毛有较大形的副羽,猛然一看就像是只有翅膀没有脚一样。一旦落地,由于退化的双脚难以提供足够的动力,雨燕将极其难以朝上飞行。
雨燕飞行时常成群结对,远远望去望去乌压压的一片,非常壮观。
但这并不偶然,据科学研究表明,鸟儿成群飞时,更为有力的鸟在前方扇动翅膀,能带动空气流动,从而更好地为后面鸟儿的飞行提供助力,能极大地降低体力消耗,有利于整个鸟群的长距离持续飞行。这就是雨燕的聪明之处。
“边飞边睡”的雨燕
很多人开始好奇,虽然雨燕极其擅长飞行,但是难道它们睡觉和觅食也不停歇吗?如果它们不眠不休地飞行的话,真的不会感到累吗?
法国飞行员曾开着飞机在高空几千米的地方发现过雨燕,他们惊奇地发现,这神奇的鸟儿居然一边闭着眼睛一边保持着飞行,看起来就像是睡着了却梦游一样。
年的一支科学团队为13只雨燕装上追踪设备,通过对科学记录进行分析和研究,人们惊奇地发现雨燕可以连续飞行10个月却不着陆,这意味着雨燕的确实是可以做到边飞边睡觉的,可这一奇特的功能是怎么实现的呢?
年,尼尔斯·C·拉滕堡在研究绿头鸭时发现,它们可以控制一半的大脑进行睡眠,另一半大脑清醒着来防御外部威胁,这种特殊的睡眠方式,叫作单半球慢波睡眠,简称“USWS”。
而雨燕同样也采用这种方式来睡眠。这意味着雨燕和人类的睡觉方式完全不同,不能用人类的模式套用到理解雨燕的思路上。
当雨燕进行长时间远距离飞行时,它的大脑可以一部分用来睡觉,另一部分继续控制飞行,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边飞边睡觉”。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雨燕的奥秘不仅仅只有这些,由于雨燕的喙能张口很大,所以它们能在飞行中捕食昆虫,如果渴了,也可以轻轻飞掠过水面衔一口水,因此吃喝完全也能不落地。
“无脚鸟”终落地
哪怕是强大健壮如安第斯神鹰那样的鸟儿,也会选择一处悬崖来筑巢,很多人好奇,几乎不落地的雨燕又是怎么繁殖呢?
有人戏称没准这雨燕也像那孙悟空从石头缝蹦出来?雨燕当然不是平白无故就能出生的,它们虽然边飞边睡,却也有一套独特的繁殖方式。
雨燕的交配是通过泄殖腔进行的。每逢繁殖期,雌鸟和雄鸟会选择合适的高度飞行,然后雄鸟会靠近雌鸟的泄殖腔猛飞一下,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整个交配的过程就结束了。
之后雌鸟会产蛋,和大多数鸟一样,雨燕蛋也同样需要孵化期,因此雨燕会选择一处地方筑巢。如果不是为了繁殖,也许雨燕终身都可能不落地。
雨燕通常也会选比较陡峭的地方筑巢,或者是较为高的屋顶,原因是高处比较方便借助气流来飞行。
在选好筑巢地址后,雨燕会选择树枝羽毛等结合着唾液来搭建巢穴,在此期间雨燕的唾液腺会变得更为发达,这一点和普通的燕子极为相似,广为人知的补品燕窝一部分就来自于雨燕和燕子的唾液。
待孵出雏鸟后,亲鸟会轮流进行喂食。亲鸟会提前捕食大量的昆虫,经过咀嚼后储存在喉部,融合成一团喂给雏鸟。
如果是捕食顺利的情况下,亲鸟会大约每隔半小时就喂养雏鸟一次,以便为雏鸟补充营养,让雏鸟茁壮成长。情况好的话,雏鸟大概一个多月就能出巢,最迟可能则是两个月左右。
由于燕窝的食用价值很高,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燕窝被攫取,为雨燕的繁殖造成影响。每年都有数百万的燕窝从婆罗洲出口到全球各地,雨燕的栖息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危机。
为了保护雨燕的繁殖,越来越多的国家为雨燕提供人造巢穴,已经有很多种类的雨燕较少使用自然巢穴,这为雨燕的延续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结语
大自然与生命息息相关,生物的奥秘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人类文明的进步也要考虑到其它生物的存在。
尊重自然与爱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无论是抬头看见自由翱翔的鸟儿,亦或是低头看见路过的蚂蚁,我们都应该用一种珍惜的心态去对待。
如果世间所有的生命只存在人类一种,那么人类又该是何等的孤独与寂寞,而正是因为这世间有着多姿多彩的生命,我们的生活才变得那么丰富多彩。
学会认识自然,就是在认识自己,我们应该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去观察世间万事万物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