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燕

古诗词的魅力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

发布时间:2025/5/27 11:37:01   
下雨的春天初读到这句诗,眼前淅淅沥沥的场景,与脑海中浮现出春雨濛濛中,落花满庭芳,伊人倚栏杆,燕子成双飞的画面悄然融为一体。我不再感慨下雨天湿嗒哒的恼人,选择撑着碎花小伞漫步在雨幕中,两旁行道树上盛开的紫荆花被风刮落了几朵,静静躺在灌木上、人行道。抬头去看城市天空,建筑物遮挡着,有些灰蒙蒙,直走到小学校园里才瞅见不少燕子低空飞翔,落在草丛里。“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意境总算亲身经历了几分,心情惬意。追根溯源:唐末五代诗人翁宏伤春之作唐末军阀割据愈演愈烈,华夏大地遍地疮痍,生逢乱世的翁宏无心为官,便在家乡附近的广西贺州游历,同周边的名士诗人交流来往、相互切磋、唱和诗词,寄情于山水间,过起了隐居生活。某年暮春时节,翁宏或是同诗友交流,亦或是独自感怀伤逝,因为年代过于久远无法考证,写下了这篇《春残》: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首联以闺中女子的视角发出叹息:又是一年春天即将过完,这让人怎么走出这翠色帷帐?“又”字用以加重女子内心无限哀婉之情,“如何”二字道出了心中的彷徨犹豫,去年的离别记忆犹新,痛苦得无法自持,走出这方翠帏该如何面对呢?颔联“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则是女子做好心理准备后走出房门看到的情景:繁花飘飘洒洒,伊人独自站在庭院里,看着燕子在雨中相携而飞。触景生情,女子的愁绪被无限放大,尤其是看到燕子的时候,更是百般感慨自己孤身一人的落寞,细腻的情感毫不雕琢,自然而然融入到诗中,唤醒心中的曾经。在画家的手中,兴许会幻化出千百种样子。某尾两联深入刻画女子心绪:见到此情此景,失魂落魄,连梦境也在渐渐模糊,该如何去忍受这样凄苦的夜晚,夕阳余晖,萧瑟风中,柔弱女子的身影仿佛静止的画面,四下传来蝉鸣凄厉声。流传佳作:晏几道在名篇《临江仙》中引用创作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与翁宏的诗相比,这首词中从女子视角转移到男子视角,从实景转换成回忆:晏几道离别后故地重游,想起从前恋人的音容笑貌。上阕写深夜从睡梦中醒来,已然酒醒后了大半,见楼台朱门依旧紧闭,帘幕重重低垂,心中泛起无限怅惘,回想起去年此时,伊人在落花在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中翩翩双飞。“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在晏几道脑海里印象最深,引出心中的无限思念。因此在下阕中,词人竭尽所能回忆起从前的点点滴滴、朝朝暮暮:记得和小蘋初次相见的时候,她穿着两重心字样式的罗衫,手抱琵琶转轴拨弦,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相思意。最后用“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呼应“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寄托着词人对于重逢的期待,当初相见时的明月依旧在,它曾照着小蘋彩云般的身影回归。下阕从上阕的凄苦哀伤中脱离出来,可谓是全诗点睛之笔。如果没有翁宏这首诗,也许见不到晏几道这篇经典,然而时至今日,晏几道《临江仙》的知名度早已超越翁宏的《春残》,除了作者本人的知名度,与词中意境转折升华不无关系,这就是诗词再创作的艺术魅力所在。品读《中华好诗词》,追寻逝去的美好,让生活有趣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95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