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燕

国际爱鸟日有多少北京鸟儿今天过节

发布时间:2024/11/7 13:15:07   
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s://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3_16264512.htm
4月1日是“国际爱鸟日”。鸟,是人类最亲密的野生动物之一。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改善,越来越多鸟类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无论在都市,还是郊野,都有它们的身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北京的鸟儿们。你知道吗?北京除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也是世界上鸟类最丰富的首都之一。那么,北京到底有多少种鸟?你知道世界上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鸟是谁吗?北京雨燕在颐和园廓如亭周边上下翻飞图源:北京日报01北京有多少种鸟儿?北京市面积占中国陆地面积不到0.2%,却分布有中国鸟类79.17%的目、68.32%的科、32.68%的种。据统计,北京历史记录的鸟类一共有种,分属于22目,74科,个属。这个统计数据是年由一些鸟类研究专家经过科学论证后得出的。按照鸟类飞走与否的现象,鸟类可分为留鸟、候鸟、旅鸟。并非所有鸟类都迁徙,按居留类型,可大致分成:1.留鸟(留在某地,四季都不走的鸟)2.候鸟(随季节变化而飞走的鸟,含夏候鸟、冬候鸟等)3.旅鸟(途经某地,但不在此地繁殖、越冬)4.迷鸟(因迷路偶然来此的鸟)5.漫游鸟(随意飞行漂泊到某地的鸟)世界上的多种鸟,有四分之三都在迁徙;每年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的鸟,达亿之众;我国近种鸟中,一年中有序迁飞的鸟达种。对鸟类迁徙的规律,科学家以前多用“环志”的方法追踪,现在有更先进的卫星定位方法,对迁徙规律进行了解。北京鸟类约种,其中留鸟有一百三十种左右,旅鸟二百多种,夏候鸟六七十种,冬候鸟三十多种。02世界上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鸟——北京雨燕“成群的雨燕就在搪下木椽中为家,黄昏时分都赶回来,围着殿顶自在飞舞,嘹亮地唱些古歌送那安静了的太阳回去。”北京有记录的多种鸟中,备受青睐的是北京雨燕。作为世界上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候鸟,北京雨燕其实并不仅仅属于北京,在华北、东北、西北,甚至四川的西北部都有其繁殖记录,可算是中国最常见的夏候鸟之一。图源:北京日报不过,尽管名字中都带有“燕”字,但雨燕实际上与普通家燕关系不大。雨燕是夜鹰目,属于攀禽;而家燕属于雀形目,是鸣禽。图源:微天坛1.钟情古建让雨燕卓尔不群、大获好感的其实是它们对北京古建的钟情在正阳门、天宁寺塔雍和宫、五龙亭等古建周围雨燕结成大群啸叫着、盘旋着或急速俯冲或箭入长空持续数百年已成了北京的一种标志性景观颐和园北京雨燕图源:北京日报其实,这一点与它们的趾型结构相关。与家燕“三前一后”的趾型结构不同,雨燕四趾向前,因此不适合在平坦的地面直立走动,也无法握住电线或树枝,它们更适合悬挂、攀附在缝隙中。图源:BTV新闻年,英国博物学家在北京采集到一只雨燕标本,将其拉丁学名命名为Apusapuspekinensis,意为普通雨燕北京亚种,此后,它以“北京雨燕”的名字被大众认知。Apus意为“没有脚的鸟”,雨燕生命中90%以上的时间都在空中翱翔,由于长期不落地,脚逐渐退化,连站立行走都变得困难。雨燕的小脚图源:merseysiderg.org.uk它们不停地飞翔,吃喝拉撒睡都能在空中完成。只有在繁殖季节,为了孵蛋,它们才不得不短暂停留,筑巢安家。正是因为雨燕从不落地的特性,才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选择栖居在北京。图源:BTV新闻北京的古建筑飞檐翘角,梁、檩、椽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个“人造洞穴”,翅长身小的雨燕“偏爱”在斗拱结构的椽子和檩间筑巢。这样它们收翅合拢后,能藏身在狭小隐蔽的空间里,有利于孵卵和育雏,并有效预防天敌的捕食。2.每年飞越丝绸之路每年的4月到7月,北京雨燕都会不远万里来到北京,在90天左右的时间里,产卵、孵化、育雏,小雨燕出生后会和成年雨燕一起离开北京,沿着一条国际化的飞行路线,飞越天山、红海,一路到达南非,等到来年春天再和大家相见。年5月,中国观鸟会给31只北京雨燕身上佩戴了定位仪。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年,科学家们一共回收了25个光敏定位仪,其中还有5个具有两年的跟踪数据。基于这些定位仪提供的数据,科学家们绘制了北京雨燕前往非洲过冬,再从非洲返回北京的迁徙线路。左为前往非洲越冬的轨迹,右为春季返回北京的轨迹图源:参考文献这段迁徙之旅逾越了多公里的距离。北京雨燕飞行速度最快可达48米/秒,换算成时速为.8千米。跟踪发现,雨燕可以连续9天一直飞行,每天飞行的路程可以达到千米。北京雨燕的食物是在天空中飞行的各种昆虫,它们在喝水时就像蜻蜓点水一般,从水面上掠过。它们甚至还会用滑落的姿态在空中完成交配,即便是在睡觉时,它们也会以每秒8.5米的速度在空中飞行。北京雨燕的飞行记录图源:北京科技报社聪明的雨燕为了到达非洲南部,并没有选择需要跨越大洋的“直飞”这一选项,而是避开了大面积的洋面,选择了相对更为“省力”的飞行路线,期间只需要跨越一个红海。在春暖花开之际来到高纬度地区产卵,天气逐渐变冷之际,回到低纬地区避寒。巧合的是它的迁徙路线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有一些重合的地方同样是从中国出发路线自东向西经过亚欧大陆、停留于非洲来源:蝌蚪五线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1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