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雨燕 >> 雨燕的天敌 >> ,在晴空与风雨中守候
年,被疫情按下暂停键的生活已有序重启。两点一线,寻常时光,许许多多的人仍在为更幸福的日子而努力奔波。平淡又曲折的日子里藏着欣忭与欢愉,藏着惶惑与失落,藏着还没来得及实现的梦想,还藏着一支唱得浪漫又热烈的歌。
,我们经历了洪水、风暴、隔离等种种困难,疫情持续触发世界“不确定性”的黑盒,让缓慢进程中的矛盾提前到来。而在此消彼长的熵增运行中,太多的突发与意外令人措手不及。
我们悲恸于一颗星星的陨落,却也惊叹着另一颗星星的升空。
所有的遗憾、焦虑、苦痛、悲伤,都是旧年岁间或短暂或连绵的一场风雨。有人在风雨中跌倒,有人在风雨中舞蹈,有人在风雨中撑起一把庇佑的伞,也有人在风雨中守候一片晴朗的天。
在过去的次昼夜交替中,在晴空和风雨的交织更迭中,我们看见了从未名博雅走向五湖四海,从青葱年少走到日暮桑榆的守候。
因为这些守候,我们相信寒冬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相信平淡的生活里也闪耀着非凡的光芒,我们相信绵绵不绝的流水能积蓄出劈山凿石的力量,我们相信我们,我们相信希望。
守候高山原野
这一年,33岁的博士校友余渔从未名湖畔奔赴南疆,他守候的是阿扎克原野上的棉花和葡萄;千里之外的另一位博士校友陈燕辉则通过“寻羊问道”逐渐把握村情,在深山野壑间搭筑起乡村振兴的桥梁;扶贫干部金达芾和他的“”部队还利用互联网形成扶贫产业链,将大山深处的苦苦守望,化作自立者的前行力量,微笑者的不计彷徨。
余渔和农民一起采摘葡萄
陈燕辉给孩子们上体育课
金达芾(右)与同事陈诗慧(左)与龙老汉(中)一起直播
险峻荒芜的青藏高原上,56岁的中科院院士、地质学系校友丁林,用双手描摹地球“脊梁”;山西的尘尘黄土中,同样56岁的山西北大人田建文用三十八载的守候,拼接与还原出更多历史碎片,将“丢失的时间”一一寻回。从密林深处到江海之间,潘文石和他的学生吕植,吕植和她的学生刘炎林,在野生动物保护区中追逐生命的足迹,守候着自然的律动与呼吸。
年,丁林(左)与博士生蔡福龙(右)在可可西里采集火山岩
田建文在考古现场
那些来自高山原野间的守候,让困顿之境萌生出充满希望的花海,让落灰的历史显现出它本来的面目,让那些野性的鲜活的生灵能够自在而行。
新岁将至,沉寂中自有生息酝酿。原野间的独行与守望,抉择与彷徨,锤炼出的是风雨中的新生力量。
守候理想的炬火,心里的光
年,一群北大人在一派昏暗陈腐间振臂高呼,高擎希望的火炬;年,又一群北大人从前辈手中接过历史的责任与使命,从山巅到海洋,从默默无言处到波澜壮阔间,他们无悔深耕,无私奉献,让前辈用鲜血守护的火种在这篇红色土地上燃烧得更加热烈而繁盛。
年12月5日,一场令国人扼腕的空难中,59岁的郭永怀校友离开了这个令他深深眷恋的世界。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誓死守护好事关国家安全的绝密资料,将国家核机密文件死死抱在怀中。因为他的守候,20天后,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成功。
郭永怀(左)在实验室
95岁的于敏校友将自己视作萤火之光,却照彻了原子核理论的漫漫长夜;“90后”援鄂医疗团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奋勇逆行,“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烂之花”。
年北大物理90周年庆典,于敏(前排左三)与彭桓武先生(前排左二)返校
百年风霜雨雪,初心与信仰却始终未曾动摇。从青葱年少到满头银霜,理想始终闪耀。
从日历的第一页走到最后一页,我们是否还记得最初的梦想?那些在心里发光发烫的字句,在这些年岁更迭中又垒砌成了何种模样?
无论时序如何艰辛,请记着,始终有人在这儿为你守望。
守候一座古老的园子和一段年轻的回忆
年,21岁的刘宗棠从沙滩红楼搬进燕园。他和同样兴奋的同学们一道参加了环湖赛跑,未名湖成了七十年记忆里最沸腾的青春一笔。
年7月,北京大学经济系级在红楼前欢送三位同学光荣参军,二排右四为刘宗棠
年的某个夏日,段海溪像往常一样踢完球回家,却与来自颐和园路五号的录取通知书不期而遇。毕业后,他与同样热爱踢球的80年代的校友组建了一支“49楼”足球队,欢声笑语间守候的是年少的回忆,绿茵场上飞扬的是不老的青春。
级哲学系校友段海溪
舞团的80级校友陈孝玉回想起40年前34楼对面简陋的艺术团小院,那些像云朵一样抓也抓不住的芳华岁月,却还是让温暖和感动经久不息。
年冬,北大第一届文艺周演出后,张龙翔、李克强、朱善璐、范强等与合唱队、舞蹈队、民乐队、话剧队同学合影
30年前,级校友从北大毕业,与时代同频,行大道致远;30年后,校友基金带着积蓄已久的心意重返北大,捐赠图书馆新书阅览室,与未来对话,盼君子日新。
年12月28日,级校友回馈母校捐赠仪式
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四代北大人共同唱响校友会原创歌曲《北大情》,动人的旋律与北大人的家国情怀紧紧相牵,唱出毕业生心底最深切的离愁别绪,亦守候着数代北大人珍视的悠悠岁月。
《北大情》MV
“悠悠燕园情,遥遥故人思。”李政道校友落笔写下对北大的殷切思念。山鹰社第二任社长曹峻则用永无止境的攀登,致敬那段“存鹰之心于高远,取鹰之志而凌云”的光华篇章。还有校友李印白凭镜头记录,以文字寄情,献给那片浓重饱和又宁静超然的燕园深秋。年我们依然守候着颐和园路五号的回忆,守候着那颗灿烂的少年心。
年11月,李政道先生为庆祝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成立35周年题词
年毕业前夕和山鹰社在金仙庵的活动中(前排左二为曹峻)
它教我们自由,教我们自信,教我们无惧风雨,教我们要做那博雅塔旁未名水边最勇毅无畏的雨燕。
守候最好的时代
年11月7日,对02级校友吴昊来说是个“月考”一样的平常日子。这天她对着太空里的宇航员发布着来自地球的“曙光”指令。正在太空出差的另一位北大人王亚平则跟随着指令顺利出舱,迈出中国女性在舱外行走的第一步。她们守候着孩子摘星星的梦想,也守候着祖国航天事业的荣光。
吴昊
王亚平
86岁的54级校友都亨,一生都在为“飞船”保驾护航,他的征途是浩瀚无边且神秘莫测的太空,守护神舟飞船,也守护浩淼太空。
年,都亨在日本参加学术会议
在三星堆驻守37年的北大考古人雷雨,亲历并见证着我国考古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他用上百张照片,记录着一代代考古人打开大地相册,追寻历史的征途,更记录着科技助力人类不断接近文明源头与历史真相的步伐。
年7月,雷雨回北大参加本科生毕业典礼
11月初,肖清和的博士论文后记火遍全网,从放牛娃到考入北大,这一步的艰难超乎很多人的想象。二十余载披荆斩棘的求学生涯,映照出一颗刚毅而澄澈的心,也浓缩着时代变迁的生动印记。如今的他甘坐冷板凳,上下求索于科研的漫漫长路中。他希冀用真正有深度、厚度、传承度、有生命力的学术作品,为真理守候,为后世守候。
肖清和博士毕业照
32岁的博导秦冲用心守候着无数癌症患者和家属的希望。他潜心研发普通患者能用得起的新药和好药,为他们燃起活下去的光亮;北医人刘光慧和他的团队则致力于破译部分衰老的奥秘,从细胞的维度探寻老龄化背景下“老而不衰,老而无病”的健康老去;集齐中美六院院士的“90后”钱煦校友,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研究、创造和奉献,他对世界科研的守候煦暖华夏……
秦冲
年10月,钱煦退休之际与其部分学生的合影
旧日历缓缓合上,新年岁即将开启。但正因有着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辛勤守候,我们有理由相信,滚滚向前的时代大潮会为我们淘沥出更多的惊喜。
身处时代变局中的北大人,也能用我们自己的守候与奋斗,在不确定中创造出我们想要的确定和安然,创造出我们想要的最好的时代。
愿时序迁流,不负守候
悄悄走到尾声,在依旧充满“不确定性”的年岁,我们依然用心守候。
守候的是困顿中的光明与希望,守候的是暴雨里狂风中依然要奋力唱响的生命之歌。
守候的是一段尘封的厚重的历史,守候的是一片崭新的未知的明天。
我们,守候着关于一座园子的一段回忆;园子里的草木与家人,也守候着我们的归来。
我们,守候初心和梦想,亦守候着经受种种挫折与考验后,依然奋力跳动着的那颗鲜活而炽热的心。
年的钟声即将响彻在蓝色星球的上空,我们在灵动包容的未名湖,在古朴庄重的博雅塔,在凝结时代智慧的图书馆,在承载青春梦想的大讲堂,朝着每一个你们拼搏过、惦念着和凝视中的地方深深致意,向全球北大校友致以最诚挚的新年祝福!
愿新年时序迁流,不负守候!
《北大人》编辑部
年12月31日
文案:肖怡、陈韩梅
头图设计:魏嘉萌
责编:陈韩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