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燕

原创七绝惊蛰7首,浪漫无比莫笑青葱诗未有

发布时间:2025/3/20 12:58:17   
刘军连出诊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惊蛰节气,春风浪漫,不能免俗,故原创七绝7首,以供寄托情怀。其中运用各种文字手法,提炼诗意,朋友们在读的过程中不妨揣摩借鉴,或有所得有所悟。

惊蛰乃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3月5,6或7日。此时气温上升,土地解冻,春雷始鸣,蛰伏过冬的动物惊起活动,故名。《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唐韦应物《田家》诗:“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宋苏辙《游景仁东园》诗:“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解放日报》.3.7:“农谚说:‘惊蛰麦直’,‘惊蛰,蛇虫百脚开食’,节气到了惊蛰,大地回暖,三麦拔节,毛桃爆芽,杂草返青,百虫苏醒开食,开始有雷声和蛙鸣。”

下面这组七绝,朋友们最喜欢哪首?不妨同写。

七绝惊蛰其一

冻笋春雷孰可嗟,山林蛙鼓一溪斜。

笑看斋前梅簌簌,蓦地风来似雪花。

一二句写惊蛰之节气本身景物或事物,三四句转为眼前残梅花落,相当之凄美。前后对比,前二句生机勃发,后二句则有埋葬过去之感,生命交替之轮回。

七绝惊蛰其二

趁雨晴初花半移,蝶飞犹莫误春时。

风中谁是流浪客,偷把深红黏鬓随。

此首的诗意也是相当浪漫。或有以蝶喻人,抑或以蝶自感,景物交融,物我两忘。即使流浪之客,也不忘青春之装扮。或鬓有霜,但犹以红花来掩盖,不服老。

七绝惊蛰其三

百卉思春蝶作媒,游蜂厮赖被花催。

双飞燕剪池塘柳,蛙鼓犹堪惊蛰雷。

此首四句纯写惊蛰之春景也,但每句手法都有拟人,故不觉苍白无聊,而反而情致十足。五光十色,活色生香。

七绝惊蛰其四

冻雷惊笋欲抽芽,春到山前即我家。

桃李惺忪柳还梦,一湾碧水泛鱼槎。

描写白水山前,山居附近,冻雷惊笋,桃李柳芽,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最后一句以眼前春江鱼槎的景色作结句,更觉清新,或其中有某些幽情,留与读者画面的想象余味,似乎这画就在眼前。

七绝惊蛰其五

日没春云惊笋雷,茅亭溪柳燕双回。

青绦万种风情在,牵得行人衣袖来。

一二句描写惊蛰节气之春色,中规中矩。但是三四句转到眼前杨柳的细节描写,扑捉到风中杨柳摇曳之特定细节,相当之有诗意,有趣而余味无穷。为何牵行人衣袖,除开风情之外,还有别的意蕴与情绪不?读者自会。

七绝惊蛰其六

蛰雷惊雨燕泥融,陌上绿云交白红。

宅久他乡壮年客,真如槁木受春风。

一二句写春日之姹紫嫣红,陌上景色比较形象,红花、百花、绿云交集。三四句则忽然转到自身来,经过春节假日的他乡之客,宅家太久了,虽然是中年壮岁,也是犹如槁木,再宅下去,人都要废了。以此来衬托,春雷一响,不但万物复苏,生命开始,就连我这宅男也一样,好像枯木逢春一样,又活泛过来了。三四句写得相当有趣而意味深长。

七绝惊蛰其七

雷惊蛰户燕泥香,流水落花春梦塘。

莫笑青葱诗未有,眼前杨柳足成章。

一二句写法比较诗质浓厚,因为这两句的名词意象铺排相对密实,所有这两句的诗质有分量,压手。第三句用“莫笑”“未有”来转,是七绝常见手法,前面我讲七绝三四句技巧时说过类似手法,可再去翻读体会。

第四句从第三句的“青葱”翻开去说,相当浪漫与韵味。还需要什么青葱的诗词呢?不需要写,不需要吟唱了。眼前的这杨柳就是青葱的诗篇啊。再说其他的文字,都是多余的了,默默欣赏享受就好了。这句手法大好,可以学习揣摩,并借鉴。

#诗词#春暖花开,正是鹧鸪啼叫季节,6首鹧鸪天能写尽多少春天的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995.html
------分隔线----------------------------